-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版面费[06/01]
-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投[06/01]
-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06/01]
水产和渔业论文_中华倒刺鲃保护生物学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概论 1.1.1 保护生物学的定义、诞生与发展 1.1.2 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结构与特征 1.1.3 保护生物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概论
1.1.1 保护生物学的定义、诞生与发展
1.1.2 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结构与特征
1.1.3 保护生物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1.2 鱼类保护生物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鱼类基础生物学
1.2.2 鱼类资源量评估
1.2.3 鱼类不同群体的形态判别
1.2.4 水体重金属污染对鱼类的影响
1.3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概况
1.3.1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
1.3.2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变迁与现状
1.3.3 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1.4 中华倒刺鲃的研究进展
1.4.1 中华倒刺鲃简介
1.4.2 中华倒刺鲃的研究概况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赤水河中华倒刺鲃年龄与生长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样本采集
2.2.2 样本处理
2.2.3 生长公式计算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鳞片的形态特征
2.3.2 年轮形成周期
2.3.3 渔获物年龄结构
2.3.4 渔获物体长与体重分布
2.3.5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2.3.6 体长与鳞径的关系
2.3.7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
2.3.8 生长速度与生长加速度
2.3.9 生长指标
2.4 讨论
第三章 赤水河中华倒刺鲃繁殖生物学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样本采集
3.2.2 性腺分期
3.2.3 初次性成熟体长与年龄
3.2.4 繁殖季节
3.2.5 产卵类型
3.2.6 繁殖力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渔获物体长分布
3.3.2 副性征
3.3.3 初次性成熟大小
3.3.4 繁殖季节
3.3.3 繁殖群体性比
3.3.5 卵径和产卵类型
3.3.6 繁殖力
3.3.7 繁殖产所和繁殖习性
3.4 讨论
第四章 赤水河中华倒刺鲃食性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样本采集
4.2.2 摄食强度分析
4.2.3 食物组成分析
4.2.4 摄食策略分析
4.2.5 不同体长、不同季节食物组成差异性分析
4.2.6 肠长指数与食物组成的关系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摄食强度
4.3.2 食物组成
4.3.3 摄食策略
4.3.4 不同体长组食物组成
4.3.5 食物组成的季节性差异
4.3.6 肠长指数与食物组成关系
4.4 讨论
第五章 赤水河赤水市江段中华倒刺鲃种群资源量评估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采样信息
5.2.2 年渔获物总量估算
5.2.3 年资源量估算
5.2.4 体长股分析法(LCA)模型
5.2.5 自然死亡率(M)估算
5.2.6 最大持续产量(MSY)估算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四年总渔获数据
5.3.2 四年样本体长组成和总渔获物体长结构
5.3.3 赤水市江段中华倒刺鲃四年资源量估算
5.3.4 四年最大持续产量(MSY)数据
5.4 讨论
第六章 长江中上游流域3个中华倒刺鲃群体的形态判别
6.1 前言
6.2 材料和方法
6.2.1 采样信息
文章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网址: http://www.sdnyswxbzz.cn/qikandaodu/2021/1110/617.html